《区块链实战: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读书笔记
西元2009年,bitcoin诞生,它是全球第一条真正可运行的区块链。
虽然我很早就知道了bitcoin,但关于blockchain,我知道的不多。那时候,有人在 twitter上宣称用电脑挖了几十个bitcoin,要免费赠送,可并没有人去领取。
直到2012年,bitcoin的价格已经足够吸引人,所以和所有人一样,我也怀揣着不劳而获的梦想,妄图使用我的Mac进行挖矿,奈何我的技术太菜,没能成功安装挖矿软件。
于是,我另辟蹊径,找到了一个只有点击广告就可以领取bitcoin的网站。每天点几次广告,只需要几分钟,我连续点了几天,领取了很少很少的bitcoin。就这点当年价格为几美分的bitcoin,居然可以在价格高位的时候有500多米元。
随着国朝封禁加密通证的交易,通证的交易已然成了一种被禁忌的游戏。禁忌意味着最原始的冲动,我最终还是没有按耐住寂寞,于前段时间注册了交易所,将个资上交,成为一名韭菜。在交易所,我将我的BTC置换成了ETH。
区块链行业最常见的一种焦虑叫作FOMO(Fear Of Missing Out,即错失恐惧症),也就是担心错过了最佳的进入时机。一些投机者往往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过度营销,蛊惑人们赶紧投入他们的“游戏”。破除这种焦虑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行业有足够深广的了解,建立自己的思考原则,寻找正确的参考资料。如果你恰好在读这本书,恭喜你——你大概率选择了正确的方向。
去年以来,bitcoin从高位价格被腰斩,但它的价格仍足以让人狂热。一个合格的韭菜,必须要抵制FOMO情绪。
传统平台的网络建设成本很大程度上消耗在选择、审查、维护可靠的节点和网络上,而区块链平台的网络运行成本主要消耗在计算上,因此有人说,区块链的世界是因为大家的信仰建立在对数学(算法)的信任之上。以比特币为例,其基于工作量证明的共识算法非常消耗电力资源,但如果按同等规模与一个银行的系统比较,会发现实际上比特币的设备和耗电成本可能低于整个银行系统运行IT系统的成本。
坦率地讲,我始终认为BTC的价格超过10米元就是水分。但《区块链实战》认为BTC作为一种现金系统,它所消耗的能源所提供的服务,比非区块链技术所消耗的能源更少,这意味着对BTC浪费能源的污蔑是无效的。
区块链是一种数据库,而且是一种分布式数据库。
自主账户体系更像是计算机系统产生之前的社会,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并不需要其他人和机构来证明。在现代文明社会,每个人的权利无须其他任何人赋予,因为人作为个体,其身份是自主的,也就是我们不需要任何其他人或者机构的“证明”、“认证”或“承认”,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为什么加密技术如此迷人?因为它创制了一种去中心的网路,虽然稚嫩,但足以让我们看见了摆脱互联网资本寡头所控制的账户系统的星星之火。
暂且不谈加密通证交易的投机问题,仅考察区块链的技术瓶颈,我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有两大难点:
- TPS(每秒事务处理量)过低
- 储存量过低
即使在如此中心化的规则下,EOS从未达到百万级TPS的目标。目前,EOS主网经确认最快TPS为3 996,而在2019年天猫双十一狂欢节,支付宝自主研发的分布式数据库OceanBase每秒处理峰值达到6 100万次。自2018年6月15日主网上线以来,EOS出现了超级节点互相投票、抱团竞选的勾结现象,频发安全漏洞、治理问题,让业界对“EOS成为中心化倾向严重的伪公链”的预言成真。由EOS开启的一味追求高TPS的公链竞赛,为区块链技术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首先,关于TPS。《区块链实战》认为TPS是一个伪问题,因为区块链目前的应用不需要高TPS,而且高TPS与去中心化不兼容。其次,关于储存量过低,《区块链实战》认为并非所有数据都要上链,关键数据上链即可。
坦率地讲,我并不太认可《区块链实战》的说法。此书作者系某链的资本家,有广告嫌疑,其说法涉嫌为区块链资本进行恶意辩护。为了验证我的理论,我们有必要将zeronet项目与当下的区块链行业项目进行比对。
zeronet使用加密技术构建了账户系统,其账户系统使用 bitcoin技术,仅需要创制一个钱包地址。创制钱包地址不需要gas费,只有对账户所有者进行捐助才需上链,其它行为无需上链。zeronet的前端使用类bt的p2p,将整个前端与后端的数据库彻底分布式储存在用户终端,无需中心化的各种云服务商。
zeronet的做法,等于超越了区块链的应用范式,在zeronet的世界里,不存在TPS的问题。数据在用户终端的分布式储存的要义:所有数据归根结底储存了用户自己的终端,无需等待服务器的响应。用户在本地删改文件之后,通过类bt协议同步到友好的用户终端,因此zeronet成为一个异步网路。
反观各类区块链项目,从ETH基金会的etherscan,再到近久火热的opensea,其前端需要中心化的服务器,后端全部为链上数据。这种做法的后果,用户与在web2中一样有被审查的风险;后端数据全面上链导致TPS不够用,用户越多、越活跃,那么上链费用就愈加昂贵。
目前zeronet已然处于停滞状态,违背分布式理念的各类区块链项目却大行其道,令人唏嘘。那么,我们可以说《区块链实战》的作者是恶意传销。
对于解决区块链的储存量过低问题,有一个名为filecoin的项目值得关注。此项目是在ipfs协议构建一套激励机制。IPFS全称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国文翻译应该是星际文件系统。
这个文件系统是针对HTTP而提出,HTTP全称为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国文翻译应该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是互联网使用最为广告的网路协议,主要为解决两台通过链接互联网的主机传输文件而提出来的传输协议。ipfs为文件寻址,http为地址寻址。
HTTP协议创制于互联网早期,互联网先民并未想到这种协议会导致web站点的集中化趋势,而这个趋势与互联网的初衷相违背。互联网,internet,始建于北米军工复合体,它的发明是为了解决中心化的不能抗打击能力,分散化的网路可以有效抗击核子武器的攻击。
但web2的风潮,乃至其后诞生的云服务厂家,导致用户终端再也无法变为服务器,服务器变为巨头垄断的资产,所有网民都成为地主的佃农或农奴,要不交租,要不卖身为奴。
这与互联网的理内置理念完全相反。
如果从IPFS的远景来思考,IPFS要打造的系统为星际文件,而当下的互联网也不具备人类迈向太空时代的条件,因为当下的互联网是及时行乐,它要求人们当下消费当下满足。总之,要求进行及时传输的同步互联网无法进行火星与地球之间的互联网通讯。
我认为IPFS的最大问题在于它使用类git的方式进行版本控制,虽然git可以有效控制版本进行数据回滚等操作,IPFS有效地继承了这些优势,又有效地综合了BT、电驴等去中心化网路的优点,这是它的伟大创新 ,但是呢,我们都知道文件管理的要义在要及时去除冗余,降低储存成本,可IPFS没有删除功能,这导致在filecoin所建构出来IPFS网路上的垃圾数据越来越多,以至很多人都认为它只储存垃圾数据 (事实上,IPFS有文件回收机制,一个文件在一定时间内不被再读取,就会被本地客户端放弃,但这依然不能让用户简单地解决持续一个站点的最新文件在本地,但又不想保存冗余的过失文件)。
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世界正在从新冷战转为新热战,单一主权国家的互联网随时离线成国家局域网状态。朝鲜就是例子,而俄国与印度也早已试验性切断与国际互联网的连接,这种切断不影响本国之内的通讯。在可预见的未来,单一主权国家只进行内部联网通讯的风险越来越大。
所以,无论从互联之理念,还是从考察当下主权国家之间的冲突,又或从人类必然走向的星际殖民的前景来看,当下这种及时同步的互联网是反动的,必须进行变革。
假定好的互联网应该建构在区块链之上,那么我们需要哪一种区块链呢?目前的区块链分为POW(工作量证明)工作机制与POS(权益证明)工作机制,且看《区块链实战》一书给出的介绍:
工作量证明是一种应对服务与资源滥用,或是拒绝服务攻击的经济对策。一般要求用户进行一些耗时适当的复杂运算,并且答案能被服务方快速验算,以耗用的时间、设备与能源作为担保成本,来确保服务与资源是被真正的需求使用。这一概念最早由辛西娅·德沃克和莫尼·瑙尔于1993年发表的学术论文中提出,被用于经济领域统计。“工作量证明”一词由马库斯·雅各布森与阿里·尤尔斯在1999年计算机反垃圾邮件系统实现中提出。现在,工作量证明成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加密货币或区块链的主流共识机制。
权益证明(又称持有量证明)是2012年出现的共识机制。与要求验证者执行一定量的计算工作的工作量证明不同,权益证明要求一组验证者轮流对下一个区块进行提议和投票,每个验证者的投票权重取决于其持有权益证明的多少。权益证明的显著优势在于具备安全性,降低集中化的风险以及提升能效。
关于POW,我有几个思考。
首先,面对断网,BTC无力解决,BTC需要的是同步的互联网,节点的出块必须及时告知其它节点,那这种电子现金网路最大应用范围只能是地月系统。
其次,BTC出块是靠算力来运行一个数学难题。从目前的发展结果来考察,我们会发现BTC的矿工呈现出规模化资本的状态,那我们可以断言BTC的网路与亚马逊云的不同之处在于亚马逊云控制在单一寡头手中,而BTC控制在众多矿业资本家手中。两个模式,不过是资本控制联网的两个方式罢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靠算力进行权益奖励必然导致资本化,这已经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了。
最后,如果人类还会继续发展,没有放弃共产主义,那么通用型的量子计算机总会出现,到那时,BTC的网路如何依靠算力来计算权益将面临巨大挑战。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POW机制会被历史终结。
我目前最大的疑问:一个单独运行的设备在不与其它设备通信的情况下,是否能自行进行某种奖励的获取,再其稍后或延迟通讯之后,这种奖励可以获得其它设备的认可。POS或POW,哪种奖励机制能做到这一点?
最后,抛开《区块链实战》一书的广告部分,此书全面介绍了区块链的相关知识,书中还有智能合约部分的介绍也很意思,我认为这本书值得一读。
注: 本文引用部分皆来自《区块链实战:从技术创新到商业模式》一书
《区块链实战》豆瓣链接: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5117863/